为了体验一下这种老旧的双层电车,我们在站台等待它的出现,票价便宜,算是坚守。
这次纯属工作原因去香港,因此没有特意去购物、去迪士尼或者其他常规线路,只是因为需要街拍,有好几天暴露在香港大街上,也和一个香港本地同龄人聊了很长时间,彼此都问了一些最想问的问题。此行对香港有一个浅显的了解,香港并非我们脑海中的回归祖国的孩子,而是一个已经有自己独立意见的成年人,强行认亲20载。我们人为的回归,本地人认为的末日,更多的是迷茫和不确定性,二十年前电视直播香港回归,举国欢腾,而6月30日香港兰桂坊里的人把这一天当做末日来狂欢。这几年内地发展已经远远超越香港,而香港后程发力疲软,陷入各种问题之中,而这种落差是很多港人无法接受的,落寞而优雅的城里人遇到崛起而粗狂的乡下亲戚,又必须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难免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夜晚乘坐电车的人还是比较多
夜晚的干诺道中,香港并不比大陆繁华,很多大陆城市比香港繁华多了。
为了拍这种没有屏蔽门的地铁,我们特意跑到红磡地铁站来拍香港的快节奏,但遗憾的是,已入夜,人流量并不大。
荷里活道有一座文武庙,经过他的时候我还是进去拜了一下,求平安,不知道香港的佛是否也歧视大陆人。这里是典型的中西结合的地方,远处就是基督教青年会。
荷里活道,和下面的摩罗街八九十年代开始繁荣起来的古董街,国内的很多古董就是流通到这条街,然后被欧美买家买走。既有正规销售,也有文物走私。
一座幼儿园的门廊
幼儿园小朋友放学了
这里的树是在控诉香港的拥挤么,难有容身之地,也要扎根成长,算是香港本土精神。
F** IT LETS GO TO TAIPEI 一处看得到的愤怒
这处旧街道好有老香港的感觉,很多好莱坞片子里的香港就是这个样子的
豌豆射手一样的消防栓,虽然老旧,但保证都能出水用,因为我有看到一处消防栓在打压检测,而内地我几乎看不到这种检修。
哪里出现什么口号,说明那里什么问题严重。贴标貌似也是香港的本土文化的一个符号,是不是因为那里没有城管?
德辅道中和摩利臣街交回的地方有电车转弯处,非常适合取景。关于电车的是否保留我看香港本地也有争论,和当年北京城城墙要不要拆一个意思。
些利街的回教清真礼拜总堂,当初为满足香港印度阿三的信仰需要而修建的
富豪雪糕流动车,香港TVB经常出现的场景
旧城中环 这个二维码设计的很有意思,真的能扫哦,不信你试下
街角的地方总停着几辆送快递的摩托车,这个行业被南亚,主要是印度人垄断了,而且都是一个种姓的印度人。香港的快递业完全被大陆碾压,只是说大陆发展太快,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反过来香港倒是趋于保守。
知道菲佣这个词还是通过香港影视剧,包吃住,一个月大约有3000港币的收入,还能补贴家用。对于菲律宾女人来说,这是不错的职业,而且他们懂英语,老实本分。普及下菲律宾人的三大职业,海员、菲佣和乐队。菲佣不属于香港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范围内,香港最低工资标准好像是8000港币的样子。
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某处
地铁通道处乘凉的阿公 这次去香港感觉香港是一个老龄化很严重的城市,同样年龄的老年人,在大陆都已经在家跳广场舞、钓鱼、带孩子,在公交车上和年轻人抢座位了,而这里的老年人却依旧要做工,底层的香港人怎能不愤怒。
兰桂坊主要是因为附近有很多写字楼,是白领下班后小酌一杯的好去处,但真的就是这么破旧。国内的兰桂坊已经是跑车环绕,霓虹闪烁,但这里的好处就是酒多半是真的,国内兰桂坊的酒多半是假的。
半山自动扶梯和道路交汇处有很多这种酒吧,苏荷区的酒吧碾压了兰桂坊,只因白天太累,晚上休息,没有来体会这里的夜生活。
海港城附近 海港城被内地游客承包了,没啥意思,照片拍的少,总感觉内地人很有钱,能来香港的都是有钱人,或者攒够钱的穷人,但就是买买买,大有不买不是中国人的架势。
维多利亚港,和上海外滩差不多,几十年没啥变化,和九十年代的港片里的景色差不多,毕竟香港已经过了房地产开发的黄金时期。
拆楼了,用一个塑料管道输送建渣,减少粉尘。工人中有好几个是南亚外籍工人,观察了好长时间,他们的效率不敢恭维,国内工人的工作效率一个人顶他们三个人,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
维港附近的一棵树
直升飞机直达半岛酒店的楼顶停机坪,这个很香港。
正当香港回归20周年,辽宁号航母就停在维港西边,一大群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去参观,年轻人倒是没有愿意去看镇海之师,毕竟从小没有接受政治教育,香港的是香港人的,内地是内地人的,您来秀肌肉,我为啥要欢迎?
香港大街上最多的就是这种埃尔法保姆车,有孩子的家庭一般都是两个娃娃,加上夫妻和菲佣,这种车最合适家庭使用。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夹缝中求生存,香港真的很拥挤,胖子都很难活下来,因为空间小。
天桥处的集会,关于保钓和慰安妇问题。同样的集会我只在成都 军区门口看到有三三俩俩的民众举着横幅说:还我钓鱼岛,但这事儿好像归南京军区管。
大陆称钓鱼岛,香港台湾称钓鱼台。而且他们有一艘保钓号,经常去钓鱼岛附近转转。
阿sir在集会现场警力部署
香港中银大厦,三棱刺一样的造型,刀刀带煞,在讲究风水的香港,是一个很不错的风水案例。
遇到同行,也是来香港取景的
前中区警察署建筑群
买得起车 停不起车,一天212元人民币
在香港,TIBET 5100 普及程度相当于国内的农夫山泉。
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香港本地报纸 另一种声音
香港是立体的,寸土寸金,高楼感觉也在努力生长,只为见到阳光。
很多香港人的早餐是在麦当劳解决的,边吃早餐边看报纸,而且静悄悄的,内地人已经很少有看报纸的习惯了。
香港的垃圾分类做得很好,分类更加明确,一目了然,而不是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这种需要动脑筋思考的分类。垃圾箱足够大,箱周围都很干净。市民素质高的同时,法律也非常严苛,乱丢垃圾最高有6个月的刑期,放在垃圾箱上而未放到垃圾箱内可罚款1500港币。不知道实操是怎样的,我就不以身试法了,毕竟签证只有7天时间。
民粹主义一瞥
七月的香港经常下雨,一天下几次,甚至需要随时备雨伞,大街上也有人穿着雨靴上下班。
我们的拍摄小分队
香港街道上的车辆车速很快,容不得乱穿马路,是不是没有人乱穿马路?其实不然,我曾亲眼看到很多本地人乱穿马路,包括老外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每天辛苦拍照后,小分队能够到民宿楼顶天台喝几杯酒是最惬意的事情,在香港,相对于这里的物价,这里的酒很便宜,在国内喝了太多的假酒,猛然间喝真酒还真不太适应。
某处菜市场,很多菜是来自新界。
搬运货物的工人
有字条的拐杖
SOHO区
豌豆射手提醒:注意左边 注意左边
mini playground 在这里待着的时间里,曾看到有检修人员来看转椅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这个很暖心。
等待午饭中
香港的街道非常窄,画面内有很多街景的元素,所以非常适合外拍取景
韩国人的最爱 不知道这个背景有啥好拍的,你们拍 我们也就跟着拍
香港是中西文化碰撞的地方,官方语言是广东话和英语,所以很多地方普通话没卵用。这里的红绿灯是有倒计时声音的,便于盲人过街,也方便提醒我们这种低头族。
一家小店
我们小分队的成员又被查户口
回成都的箱子,带的全是拍摄用的衣服,一个成年人的体重。
机场待机,一杯啤酒打发时间,香港的机场真的很安静,很少有嘈杂的地方。
再见香港
眼见为实是此行去香港的感悟,香港的人文和素质有目共睹,很多陋习在这里很少看到,但香港的刻薄也是有目共睹的,本土文化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中间也受到几次歧视,还有底层香港人的矫情。仿佛感受当地人的歧视是旅行的必备感受。在餐厅,我们按照国内的习惯落座,而一个香港阿公服务员故意撞在我们的椅子背上,然后做痛苦状,满眼责怪,而我们一脸懵逼,因为我们只是坐着没动。后来我们才想明白,他应该是要提醒我们要把椅子向里面收一些,留更多通道,而我们全然不知,毕竟在内地,餐厅是足够宽敞的,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餐厅的拥挤,香港的空间和内心都很拥挤,拥挤的让人想逃离…
2
很喜欢你这次拍的照片,看过去满眼的没落和不甘。
向往的大都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