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迟到四个月的游记,一直压在硬盘里没有写,一拖再拖,一直拖到旅行的印记都已模糊,拖到自己都开始怀疑大宝还是不是当初的那个大宝。最终计划,一定赶在鸡年钟声敲响前把游记写完,算是给2016年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7年1月19日
“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绚丽的美丽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看到迭部的美景,就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洛克
这是约瑟夫 洛克对于扎尕那的赞美,这里也是我们此篇游记里的目的地,甘肃 甘南藏族自治州 迭部县 益哇乡 扎尕那村。
回到2016年中秋节前的某天,自己按耐不住出行的冲动,微信和扯皮联系,出去玩不?哪里?先说出去不?走哦!那先准备装备。简短几句话就成行了。彼此按照多年的默契各自准备自己和公用装备,至于目的地,其实我心里早就有了一个地方:甘南-扎尕那。曾经在若尔盖花湖向东北方向眺望远山,一直想知道山的那边是哪里。毫无准备,毫无攻略,甚至到了扎尕那以后是怎样的行程都没有规划,就是心里有一个目的地,想去那里看看。一对CP开着车就出发了,此行算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两个大男人,中秋节抛妻弃子、义无反顾的往山里钻,这也没谁了。五年前总觉得能够出去疯都是应得的,现在感觉每次能够出行都是意外之旅,人生计划之外的。这也许就是30岁到35岁的变化吧。
九十多年前洛克拍摄的扎尕那山谷,拍摄于1925-08-02
游记中所有的地名和数据都是撰写游记的时候查看地图或参考其他人的游记标注上的,希望能够给位驴友带来帮助。
游记中约瑟夫 洛克拍的旧照片来源于这两个网站:
http://www.onshadow.com/galleries/rock.html
http://pratyeka.org/rock/
此行的路线图,通过谷歌地图绘制的,参考很多家的攻略绘制出来的,红色的圆圈就是我们此行的路线,地图标记的大体位置都是对的,迷路了可别打我哦。很多模棱两可的地名我都没有标注,怕给大家带来不必要的困惑,如果是环线和穿越,按照箭头方向走就是了。
经汶川、茂县、松潘,在川主寺左转沿郎川公路行驶,海拔一路爬升,在尕里台冲出四川盆地进入大草原。
路边停留拍照,遇到当地藏民小美女。
在车上写刚学会的藏语,看不懂写的什么,希望不是F开头的。
动物走廊附近会经常碰到四蹄腾空的牦牛,看着地上的轮胎印就知道这里常有此事发生。
遇到牦牛群,要不等待,要不慢慢开过去,切不可按喇叭,惊着牦牛主人家要跟你急的。咱是来玩儿的,不是来玩儿牦牛的,所有小心为妙。
郎川公路是郎木寺到川主寺这段的公路,号称中国的66号公路,风景奇美,变幻莫测。
高逼格人物出场,此行的男二号:扯皮。全程开车十二小时到达目的地。开到花湖附近已是黄昏,阳光温暖又柔和,照在这个高能者的发梢上。
草原就是草原,连一颗树都没有,公路两边有当地开的藏家乐,可以骑马住宿。看到远处的那一抹黄了么,那是阳光照射的结果,很美的一条线。
草原风光一定要有风,有光,有云,有雨。
前方高能 此时已经是傍晚,看来到达扎尕那肯定要走夜路。去郎木寺的路上,在红星乡右转,沿着山谷向下,顺着白龙江走。一路上扯皮开车,我拿手机看地图,遇到急转弯儿的地方我提前告诉他,有了这个预判,车子开的跟达喀尔汽车拉力赛似的,就差四轮腾空了。连夜摸进扎尕那,找了一家旅店住下了,吃着膻的不能再膻的羊肉,喝着黄河啤酒,缓解一天的劳顿。此时我们连扎尕那的样子都没有看到。
第二天清晨,我们从床上爬起来,在村子周围转转。扎尕那正在大兴土木,大多是扩建房屋改成家庭旅馆的,估计用不了多久这个地方就会被大家所熟知,人满为患的话就没有啥意思了。
清风溪水 水转轮回
爬到东哇村后面的山坡上,找个高点儿的地方看一下扎尕那村附近的风景。此地海拔2900米的样子。
这座山当地人叫扎武当,汉人叫武当山,也就是五指山,那扎的意思就是山咯,那扎尕那就叫尕那山咯?我觉得我有当语言砖家的潜质….
由于过度兴奋,我端着相机上蹿下跳的,手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原路寻找,居然找到了。人品爆发了!
这是来自广州的摄影团,而且是获奖者才能参加的团,已经散落在田间地头进行艺术创作了。
翻过山丘发现山的另一面还有一个村子,业日村。
扎武当 武当山 五指山
信号塔与远山
业日村风景
东哇村东侧远眺扎武当,90年过去了,山坡上依旧种植着农作物,只是梯田更加立体,更加明显一些。
一位画家在写生,征得同意后我拍下这张照片。原来其他人都去拍照去了,他腿脚不灵,干脆拿出写生本写生去了。
扎尕那的石门,通向外界的路就在石门中间,走进石门就进入的这个洛克描述的夏娃与亚当诞生的地方。
女主人不懂汉话,很难和我们交流,看我们准备进山,嘴里藏语不断,两手上下比划,我们不明白她的意思,直到她从厨房拿出火柴我们才明白,她是提醒我们山上有可能打不燃火机,带上火柴保险些。
进山前,客栈女主人的儿媳帮我们把水壶灌满热水。
离开客栈前合影留念
进山前和扯皮合张影
进山的地方有一个停车场,看来这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上山前拍一张景区路线图,迷路时可以使用
扎尕那 我们来了
回头找扯皮,发现远处非常像坍塌的古长城,蔚为壮观。其他的游客也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
爬到栈道附近,回望扎尕那村和业日村
溪流潺潺 瀑布飞溅,我们还在山谷的底部,今天的目标是爬到山谷的尽头,垭口附近。
每人都重装上身,整套装备都带齐,包括一把藏刀。
景区正在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人造景观真是煞风景
边走边看风景,两边的石山真是移步易景,比如这座垂直的山峰
你的视线里经常会看到很突兀的山尖尖
随手拍的这张照片,回来整理游记,发现当年洛克也拍到过,可能是因为他镜头和画幅的原因他只拍了下面部分,过了90年,明显看出右侧的裂痕深了许多,整个石头感觉要走出来似的。但溪水的走势依旧没有变化,对比这种照片,有一种和历史对话的感觉。
恍若隔世
游客合影最多的地方 不过真不知道这里有啥好合影的
穿拖鞋,绑护膝,就这么上路了
路人垒的玛尼石
这个山好像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的那个岩石山,非常雄伟的出现在你的面前,整块石头从山谷中耸立起来,山体是一个很平的坡面,垂直高度几百米,颜色对撞,非常震撼。
扯皮上场了 ,一副吊儿郎当的嬉皮士样
手钏是个很好的拍摄道具
我非常喜欢这个场景,很久没有这样被震撼到
一条小路通向石头山,里面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像是有人隐居于此
山上有很多处这种山洞,个人分析:不同材质的石头风化速度不同,风化快的就形成一个山洞。但中间这个石柱据说是涅干达娃山神的妻子。
这座山右边山顶端坐的就是涅干达娃山神在念经。
在路上
扎尕的意思是白色的石头,那是匣子的意思,扎尕那就是石匣子,一座天然石头城。
沙棘成熟时,吃起来比喝醋还酸,但还是吃了不少。
天空开始出现蓝色,只要出了山谷,一定会遇到好天气。
一棵歪脖树,英文叫The Hanging Tree,还有一首同名歌,大表姐在《饥饿游戏3》里唱过,清唱的不错
石崖上的纹理都是竖向的,在最开始形成的时候都是横向一层层累积起来的,沧海桑田,如今都笔挺的立起来。这个场景当时还是让人很震撼的,垂直的岩石高耸入云,崖壁有九十度的样子,山顶雾气缭绕,让人想起电影中的场景,感觉随时会有龙飞下来
这一路就是山,我们在两山之间的峡谷内不断攀升
跨越90年的一站,图片下方的石门就是我说的那个超级像约塞米蒂的山体
尼哥达瓦垭口附近,海拔3860米
被树木环绕的那两方石头很像是人为建造的,但事实上它们就是两块大石头
越往前走人就越少,很多人就是在峡谷溪流处走走停停,感受一下氛围就下山了
涅干达娃山神 当地人祭祀山神的地方。这座神山在藏区很有名,每到新年的时候当地的男性藏民会赶来祭祀。
一处与神仙有关的地方,应该是地图上标注的神王庙。
两山之间其实是一个瀑布,在雨季或者春天积雪融化时,瀑布有如白练腾空,倾泻下来。
越往山里走,路越窄,最后只身下一人多宽的小路
有水源的河滩,用来开火做饭那是再理想不过的地方
等水开的过程中
海拔不断攀升,气压也跟着降低,饼干袋鼓的跟个小胖猪一样。
石门与蓝天
这张照片的重点不是扯皮的吊样,而是它冲锋衣上的蜜蜂
午餐是煮意大利面吃,这里海拔高,水温达不到100度,意大利面耐煮,久煮不化,非常适合海拔高地方。
我们的厨房
天空越来越蓝,藏区的蓝,心旷神怡的蓝
高海拔意大利面,边看风景边吃面,嗯,这逼格的午饭也没谁了
午餐酒,红星二锅头。本来是想带一瓶 Johnnie Walk,但觉得这酒和我们气质不符,还是二锅头接我们的地气。不过 Johnnie Walk我们会留给下次登山装逼用。
午餐地点的南面存在一座有嘴巴的山,还流口水,你是想吃我们的意大利面么?其实这座山大有来头,据说他是是涅干达娃山神住的宫殿。
如果我是鹰,我会选着住在这个山崖上
据说右边两座山是守卫涅干达娃山神的两位将军。这个地方能够玩几天,我真的想走过去看下这些刀片一样的山是什么样子的。再遇到好的光影,一定会拍出很漂亮的风景
在网上找了当年洛克在扎尕那拍摄的照片,然后从自己拍的照片里进行比对,这个角度拍摄的照片基本相同,找到相同角度时差点欢呼起来,这就是地理带给我的快乐。时隔90多年的石门,拍摄地点有点出入,整个山形没有什么出入。
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地图标注的那个小瀑布,因为往前面走看不到瀑布了
第一次看到能够长植被却不长植被的地方,海拔已经足够高,高到我开始有高原反应了
天越来越蓝,地势也平缓了很多,我们渐渐从峡谷中走出来
路越来越烂,走在上面很用心,很认真的落下每一步才会保证不崴脚,右前方就是石林,一处风化出来的景观。
石林近景
石林 要是冬天落上雪一定会很美
局部裁切放大
累了就在草地上躺一会儿,看着远山听着自己的呼吸声,突然发现有东西落在冲锋衣上,原来下冰雹颗粒了,自己却不想起身,喜欢这种冰粒打在脸上的感觉,直到冰雹大了起来,这才找山洞躲起来。
遇到冰雹 找了附近的山洞躲一躲
扯皮帽子一摘,披头散发,不由得担心晚上在帐篷内会不会遇到鬼
冰雹过后 阳光重现
蓝色的小花开的正盛 刚下的冰雹夹雪溶化后在上面留下晶莹剔透的水珠
蓝天重现 心情大好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扯皮的装逼模式开始启动了
在网上找了半天,终于查到这种花叫做龙胆花。龙胆花长在远离喧嚣市镇,空气清纯的世界中,它本身似乎也显得那么高洁,一尘不染。那独有的蓝色,分明就是燃烧不熄的人,给人们带来一股深深的暖意。
遍地的龙胆花
扯皮发现了一具山羊的骨架,头和脊椎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判断它不是人为宰杀的,应该是意外死在这里的。
羊吃土一辈子 土吃羊一回
一处当地牧民扎营的地点,多年的藏区户外经验告诉我们,不要在这里扎营,我们有可能被收五星级宾馆的费用。
安营扎寨 别无他帐。只要有人作伴,在这高海拔地方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一个基督徒,上帝与我同在;一个党员,不对,一个优秀的党员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不信神鬼邪灵……哈哈哈哈,好吧,上面的话都是我瞎编的,其实我们内心是害怕的。扎营地海拔3930米
选择扎营地的时候其实很纠结,其实这里不太适合扎营,处在一个龟背状隆起的地方,如果晚上遇到打雷,这里肯定会首当其冲,遇到野兽也没有什么地方可躲的。问过扯皮最近有没有发过类似天打五雷轰的毒誓,扯皮思前想后,挤出两个字:没有。回想下自己也没有做出什么对神明不敬的举动,这才安心扎营。
一条小路伸到这里就是尽头,如此清晰明了,暗喻这里就是此行的归宿。从此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
基督徒的人体十字架,下半身是否挂空挡请自行补脑
shadow is coming 暗影正在袭来
线叶龙胆花,点缀着这片美丽的草地
从牦牛队那里得知,远处就是垭口,于是我们打算第二天到那边看看。左边的山峰就是光盖山,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山那边有一个光盖山垭口,是通往九天门朝卓尼县方向去。这个垭口就是通向冬才方向的穿越路线。
扎营地向东走有一处小山谷,光线正好,坐在石头山发呆。拍到的照片里居然有佛光,整个人高兴的不得了,然后又拍了几张发现哪个角度都有佛光,才这才发现是镜头出了问题,神迹就此消失。
牦牛队从这里路过,牦牛背上驮着木板,问了赶路人,原来这是用来盖房子的。山谷里有很多大树,翻山越岭驮运木板过来,看来也是出于保护扎尕那植被所做的努力。
日落西山,如同一场歌剧,大幕落下,被影子遮住的地方瞬间变冷,于是向前走几步,又会晒到太阳,几分钟后又被影子盖住,循环往复,我就像是个孩子似的,追逐着阳光。在这里,光影是那么的清晰明确,纯净的没有任何肮脏的东西。
帐内晚饭 方形石块是很好的桌子,把炉子架在上面,为自己烹煮一顿简单的晚餐,这顿晚餐的意义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哪里吃,和谁吃。
自打太阳落山后,帐内温度就不断降低,吃过饭后又干烧了一段时间的气罐,这才觉得暖和了些。想起今天是中秋节,整个人的半个身子伸出帐外拍了一张模糊的月亮留作纪念,不敢逗留赶忙把身子挪到帐内,因为月圆之夜有狼出没,而周围的山里绝逼有很多草原狼。
一觉醒来,拉开帐篷的拉链就听到霜簌簌落地的声音,外面有刺骨的冷空气,鼻子非常纠结,遇到这么干冷又这么纯净的空气是吸还是不吸呢。双脚落地,整个人感觉瞬间穿越到了冬天。
一夜入冬
满地的霜,我却穿了一双凉拖鞋,不是对这次旅程不够尊重,我的确带了鞋的,但早上准备换上的时候才发现鞋落在村子的车上。寒从脚下升,整个人像筛糠一样哆嗦了半天。
太阳慢慢爬起来,还未普照到我们的帐篷。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赶在阳光还没有变硬的时候,我们带上相机朝昨天看到的垭口方向行进,这里没有人,所有装备都留在原地。如果东西掉了,只能说是见了鬼了。
飞往西北的飞机 不知道在飞机上看扎尕那是什么感觉
清晨,我们迎着朝霞踏着晨露,沐浴在晨晖之中,开始一天的生活。但是你也许从未留心过太阳是如何冉冉升起,将金灿灿的阳光洒向大地的
马上就要到达卡拉克垭口了,左侧的石灰岩山体就是光盖山,山的另一侧就是通向卓尼的卡车沟,因此这个山也是迭部和卓尼的分界线。
背着曙光 来一张自拍 我喜欢影子清晰的山里
不知道是土狼还是獾子的洞 在这附近有很多
别藏了,快出来吧,我都看到你了。虽然我什么都没有看到
卡拉克垭口是两个山谷的分界线,溪水分别向两个方向流,汇入不同的山谷。这里就是我们此行的最远点,两个人在山上溜达了一圈儿,让阳光照在自己的脸上,看着纯净的天空,呼吸着新鲜又缺氧的空气,没有信号,周围没有一点杂音,简简单单的,让人很满足。
下山路上,虚实合影
基友合影
骑了这么多年的自行车,屁股不是一般的大
站在这里不由得想指点一下江山,我们从右侧的山谷尽头走上来,在山谷内扎营过夜,第二天早上沿着右侧山谷爬升到垭口,折回来收拾装备,沿着左侧的山谷下山。
孤独的帐篷,我们的家。 这一天我们属于这里,这里属于我们,人与自然,天人合一。远处左边的高山海拔4340米,整个山头感觉像是终年积雪,其实整个山头是由石灰岩组成,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很像是雪。
拔营结束,把所有装备归类整齐,备好路餐,将垃圾汇集到白色的垃圾袋中。整个营地就像是我们没有来过一样。
美丽的小花,就像从土里钻出来似的,无叶无茎,点缀着草地,白天绽放、晚上闭合,生命短暂,却怒放生命。再见,再见到你肯定还是在高海拔的山上。
这棵小树在这里不知道长了多久才长这么高,即使它再怎么努力,依旧不可能像山谷里面的树一样随波逐流就可以高大健硕,因为这里的环境就是这样,恶劣,贫瘠,白天努力生长,晚上努力生存。就如同混底层的人,他的努力和收获不成正比,但唯一不同的是,他能够看到更纯净的天空,享受更洁净的空气,较小的竞争压力,还有一朵鲜花和他作伴。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寒冷的高原还是温润的山谷?
凡是河流蜿蜒的地方地势都很平,现在是旱季,河床已经干涸,只有微风作伴。
看到远处山体上的孔洞了么?像是神界射过来一只箭,射穿后留下的一个箭孔
徒步下山,较远处的山体好像葫芦山啊
沿着干涸的碎石河滩朝山下走去,远处明显植被更加茂密
下山路上第一次看到有人的痕迹,一处牦牛帐篷和牛圈
从这个地方开始就进入到了峡谷地段
这里很像是一个古战场,峡谷里随时有可能杀出千军万马和我们决一死战!我是不是入戏太深了?
前方进入峡谷地段,下山的路两侧都是高耸直立的岩壁,非常震撼!
这条路也是古商道,骡马经过到达扎尕那运送盐巴和物资,据说当年洛克也是走这条路到达扎尕那的。
游记里很少出现我的身影,还是象征性的来一张
四处都是陡峭的崖壁,只有一条小路从中间穿过,路上还有两个疲惫不堪的旅行者。
越往山下走,溪水汇聚的也就越多,开始涉水了
拍这张照片的原因是这个仰角非常适合攀岩,落石少,坡度陡,落差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这里试试身手。
走在这里要不时回头看下风景,山有两面,都是风景。
这个类似倒靴石的山体感觉随时都可能倾覆下来,在这里随时注意山崩和滚石,尤其是下雨天一定不要贸然进山或者通行。
扯皮过河图
远处一座孤山慢慢出现在河谷的另一端,卓尔不群,巍峨壮丽。
远处的山是我的dream mountain,接下来有大篇幅来描写她。
一群怯生的小牦牛见到我们慌不择路的朝河边跑去
遇到拦路虎 这么做是为了让山下的人不要走上来。这个信号预示着我们离村子更近了一些
对比一下就知道这座山有多高,海拔4172米,相对高度400多米,像是巨人的城堡,这座山能够勾起我对城堡的所有幻想。
太喜欢这座山了,很多快门都送给了她。后来在谷歌地图查了下他的高度,海拔4100多米,但一直找不到它的名字。
这种过河的方式真的很扎尕那
见到这块石头心里就踏实了,说明我们没有走错路,因为在宣传画里看到过这个块石头。
独木桥 真的只有一根木头哎,不知道雨季的时候可怎么过河。
终于见到村子了,当整个人筋疲力尽的时候,目标就前行的动力,那里有酒有肉、还有信号。
又见沙棘,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在沙棘树下,遇到一个拦路的藏民小孩,猛的冒了一句,给钱!我说没钱,他停了几秒说给糖!我说没糖。他就不知该说什么了,因为只要问过这两句话的基本上都会要到东西,遇到如此抠门的算是第一次。见他挠挠头不知所措的样子,我迅速离开。其实,这种索要的行为是不好的,会让他觉得要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既然能够如此轻松的要到东西,为什么还需要劳动赚取。
孤山
从树林里走出来 眼前豁然开朗 甚至能听到村子里拖拉机的声音
仙女滩距离村庄很近,骑马或者步行都可以到达,也是栈道能够到达的地方,非常适合一家人在这里玩耍。
仙女滩附近的牦牛安详的吃着草,这幅画面很美,尤其是你身临其境的时候
新修的栈道直通仙女滩,不久的将来这里肯定会人满为患,会不会是下一个九寨沟?
终于见到村子了 完整的村子,近处的是东哇村,稍远点的是业日村,最远的是达日村,更远的村子是代巴村。越远的村子越是看日出的好地方。
回望扎武当,我们围着你绕了一整圈,转山一次,功德无量。
垃圾不属于山里,这里才是它的归宿。这么多年徒步旅行,把垃圾带出扎营地的习惯保持的很好,如果哪天我的游记里没有关于垃圾的照片,说明我变了。其实,只要背的进去,就一定能背的出来,没有法律的约束还有道德,没有道德还有信仰,如果任何东西都无法约束到你,那就真的可怕了。所有,举手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交了垃圾清运费也不要留下垃圾。
扎尕那有很多这种青稞架,用来晾晒青稞的,也是当地一大人文特色。
驶出扎尕那,飞驰在碌曲草原、热尔大坝草原、尕里台草原,扎进山谷,抵川主寺,过松潘, 沿江而下,抵达成都,安。
后记:此行的路线就是第一张图,这也是回来后才画的,因为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过怎么走,到了那里沿着山谷前进,傍晚扎营,发呆,直觉告诉我们另一个山谷肯定会通向村子,然后下山,直觉对了。不走回头路,转山一圈,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
14
曾经的朋友,道一声你好。
看来我也是荒废这个网站了,今天到后台才发现有留言….
感谢大宝,震撼的图片,向往那片天空。
山是很威武
好美,什么时候也买个帐篷露营耍耍~